国际监测:COP30将凝聚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化推
- 编辑:admin -国际监测:COP30将凝聚全球共识、应对气候变化推
巴西当地时间22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0届缔约方大会(COP30)上,德拉戈总统落下木槌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场举世瞩目的会议,在推迟一天后终于落下帷幕。
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在没有美国联邦政府参与的情况下举行。会议成果再次表明,《巴黎协定》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绿色转型不可逆转。
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
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各方对COP30寄予厚望,希望会议成果能为政府未来十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指明方向。 13点之后经过多日的谈判,双方终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COP30通过了题为《全球动员、团结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政策文件。该文件涵盖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融资和国际合作等多个主题。文件重申,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适应资金到2025年必须比2019年增加一倍,并呼吁到2035年增加两倍,为全球气候适应努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为此,会议决定制定为期两年的气候融资工作计划,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位主席共同主持。
此外,本次会议首次将贸易问题纳入最终文件。会议强调,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任何国家都不应采取导致不公平贸易歧视或虚假贸易壁垒的单边措施。
会议成果得到了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小岛屿国家联盟是由 39 个面临气候变化风险最大的国家组成的联盟,该联盟表示,虽然最终的成功并不完美,但已经取得了必要的进展。 44个最不发达国家代表埃文斯·恩杰瓦先生对《支持发展中国家到2035年将适应气候变化融资增加两倍》最终文件的成果表示满意,并补充道,“我们与16亿弱势群体站在一起。”他对会议成果表示感谢。
绿色转型的大趋势是人们想要
今年,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派出任何高层代表参加贝伦气候会议。这是自第一次以来的第一次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联邦政府将缺席这次重要会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世界秩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次会议达成了来之不易的重要政治文件,展现了各方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这也表明,全球转型绿色低碳是世界大势、时代潮流、人心所向。
正在南非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巴西总统卢拉22日表示,举办COP30的成功是“科学的胜利”,也是“多边主义的胜利”。胜利。”
西蒙·斯蒂尔,执行董事UNFCCC秘书处在闭幕式上表示,此次会议展现了世界各国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望。会议达成的文件宣告,全球向低排放、气候适应型社会转型不可逆转,是未来大势所趋。
“我们很早就知道,这次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举行。今年,否认主义、分歧和地缘政治对国际合作造成了沉重打击……但 COP30 表明,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仍然非常活跃,我们仍在为人类的宜居星球而奋斗,”斯蒂尔说。
11月12日,在巴西贝伦,COP30会场内的中国角,参观者体验了中国制造的智能设备。新华社记者 王天冲 供图
中国将帮助南半球实现公正转型的重要目标COP30国家馆区的“中国角”每天都挤满了参观者。这里是大会的“强大磁场”,也是参会者的“报到地”,展示了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李高表示,中国坚定奉行多边主义。他表示,这次会议推动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巴黎协定》制度安排特别是国家自主贡献制度。气候变化多边进程首次纳入反对单边措施的相关机制。并且有公正过渡的工作机制。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发达国家扩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基金的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会议期间,以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成为凝聚共识的主要力量,多次呼吁采取气候行动保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促进包容公正变革,反对单边责任转移和贸易壁垒。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挑战,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实施300多个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多个培训名额。
公约秘书处秘书长斯蒂尔表示,中国理念强调人与人和谐共处。自然。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的碳排放目标上,这一愿景的实现也体现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记者:吴浩、周永水、陈浩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