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十四五”规划亮点

- 编辑:admin -

新华社/“十四五”规划亮点

教育是国计民生。 高等教育累计为社会提供550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全国2895个地市州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平衡……“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教育体系,人力资源“宝库”不断扩大,为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2024年11月14日,青海天运县民族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体育课。图片提供:新华社记者张龙。 免费幼儿教育将分阶段实施,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儿童。全国结婚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增加库存对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财政支持……“十四五”以来,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全面、更加优质,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加强教育,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加强教育精神培育,引导教师实践寻找共同价值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对教师师德违法行为“零容忍”。它将大幅减轻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并将校园内的社交活动数量减少65%以上。大多数教师对道德发展、奉献精神、教书育人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培养有道德的人才,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将继续推进大学、高中、高等院校的融合发展小学,同时推进德育、智育、体育、艺育、劳动五育,进一步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活动体系。开展学校美育活动,努力把学校打造成艺术花园。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进行两个小时的综合锻炼,让孩子们“身上有汗水,眼睛里有光”,全面构建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2025年5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对人形机器人“荆楚”进行试驾。新华社记者 杜子轩 供图 毕竟,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今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与地球合影的照片。这个合影的漂亮机械臂监控摄像头是由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光学成像团队研发的。 “神舟”飞上天、“嫦娥”飞月、“天文”探火……随着教育不断发展,优秀创新型、专业型人力资源纷纷诞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高校获得了75%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奖、55%以上的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原创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持续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果。 2025年9月9日,天津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砌体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实训。新华社记者 李兰 供图 360行就可以成为第一学者。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力资源也是推动创新和产业精细化试验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正在让位于“中国创造”,职业教育为现代工业输送了70%以上的新型高素质、高素质人才。职业融合、产教融合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不断培养优秀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资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人力资源和培养学术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国家。我们要走教育强国之路,用教育的力量为人民幸福奠定基础,用教育的力量为国家强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