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在移动|照片 沿着海岸行进 古城的一半被雾
- 编辑:admin -海岸在移动|照片 沿着海岸行进 古城的一半被雾
11月4日央视网道新闻讯(记者李子平)深秋,辽宁省五道市新城镇,海风轻轻地吹过宁远古镇的青砖,搅动散落在城墙上的落叶。向南望去,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蓝色,雪白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拍击着岩石。
星辰冷冷地演绎着古城缓慢的往事和渤海湾无尽潮汐的歌声。
早上,在古都生活了30年的理发店老板李子娟关上门,准备接待今天的第一位顾客。李子娟谈起古城这些年的变化,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变化就是道路,道路越来越好,亮化工程实施后,古城变得越来越明亮,游客增多,生意也好起来。”变得越来越好。”
宁远古镇位于兴城古城中心。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唯一一座建在海上的明代方形卫城。
晨曦中的宁远古镇(总台央视记者宗少峰供图)
曾几何时,在很多游客眼中,宁远古镇的面貌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宁远古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似乎自上个世纪以来就停滞不前。道路年久失修,路况很差,下雨天就经常淹水。
转折点将在2024年到来,最先主动出击的是兴城星投文旅集团。筹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资3.08亿元用于更新谷城基础设施程地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城老街两侧的老建筑进行修复,同时进行给排水、电力及地下通讯线路等公共配套设施、老城环路、景观绿化等维护工程。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宁远古城,也经历了建城以来最大规模、最系统的整修。
然而,此次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影响到全市约2000名居民的日常生活,涉及沿街800多家商铺的运营和发展,也影响到所有游客的体验。我们如何实现这种平衡?宁远古城给出的答案是“融合”。 “保护古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历史名城融入时代,改造提升与城市更新活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它既保留了古城的历史肌理,又为其注入了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星投文旅集团董事田英说。
古城焕然一新(总台央视记者宗少峰供图)
种梧桐,引来金凤凰。曾几何时,古城的商业结构更像是“商店杂货店”,出售五金制品、劳保用品的商店林立。今年,游客发现知名餐饮品牌、文创店、旅游摄影工作室多了。
“有很多美味的食物和有趣的事情可以做。还可以拍出美丽的旅行照片,还可以带点文创小物给朋友们。”参观过这座古城的承德游客谷文艳资本第二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选择的旅行照片。在他看来,古城的魅力并没有减弱,他的经历却变得更加丰富。 “它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便利和乐趣结合在一起。”
“从门票管理来说。”宁远古镇风景区主任滕王告诉记者。最终目标是从“经济”走向“体验经济”,从“交通竞争”走向“深耕品质”,让游客从“只看花”走向“不想回家”。我想再回来。 ”
《就在宁远》演出现场(星成摄,央视发)
滕万称之为“就在宁远”,这是东北地区首个大型沉浸式现场表演。该剧以修复后的前首都基里奥总督府和附近的休眠设施为舞台,将静态的历史遗迹改造成大型动态建筑。纳米剧院。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文化+演艺’、‘历史+科技’的融合,历史变得‘活起来’,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历史的参与者。‘就在宁远。’制片人张子东说。”
当一个行业繁荣时,所有行业都会繁荣。今年以来,宁远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传统民居改建而成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在国外打拼的老城区居民也纷纷回到这里开展旅游相关项目。
从海上看兴城(摄影:总台央视记者宗少峰)
古都是兴城的灵魂,大海是兴城的脉络。兴城以古都为引领,打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城、泉、山、海、岛”景观。攀登第一座山纵览群山、漫步碧海金沙、寻幽世外桃源、泡温泉养生,已成为游客到新城旅游的“标配”。 “我们希望历史底蕴、碧海银滩和谐相处,从一地繁荣到百地繁荣。”星投文旅集团董事田英说。
它矗立在宁远古城的城墙上,远处的寿山在暮色中形成了靛蓝色的剪影。隔开过去和现在的墙。望向繁华的城市,望向历史的尘烟,“活的古城”在山海交融的诗意和城市烟火的温情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