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大学学生积极参加“孙中山与1911辛
- 编辑:admin -武汉华夏理工大学学生积极参加“孙中山与1911辛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叶辉、实习生胡育宁)近日,“孙中山与1911辛亥革命”文化遗产传播大赛即将进入投票阶段。武汉华夏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他们在双语视频、互动H5、创意设计等多项作品中展现了强大的创意能力,成为参赛队伍中极具活力的力量。
武汉华夏理工大学自本次大赛创办以来就高度重视。通过内部公关、部门动员、专业教师指导等方式,鼓励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和历史知识进行创作。迄今为止,该校已有100多名学生提交了作品,比赛分为文字、设计和视频三个类别。他的很多作品都脱颖而出其创新的形式和深刻的主题。
在视频制作上,该校学生打破传统叙事形式,推出了以“1911文物中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双语解说视频,用中英文双语讲解孙中山先生相关手稿、1911辛亥革命军刀等文物背后的故事。流畅的剪辑和严谨的史料运用,不仅让国内观众更容易了解历史细节,也为从国际视角传播1911精神提供了新的手段。设计作品也备受关注,学生团队开发的互动H5“触摸辛亥”,通过“历史场景精选-文物知识问答-”三个模块,让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共同学习辛亥革命历史。“精神传承寄语。”该界面融合了国潮元素和历史图像,交互逻辑清晰,上线以来点击量已突破千次。还有一系列将中山舰轮廓等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的创意海报,色彩鲜艳、寓意明确,展现了年轻人对历史符号的创新改造能力。
“我们希望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形式,将辛海精神带入生活。”制作双语视频 参与活动的该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李先生表示,团队反复查阅了学校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并请教了思想政治学教授,以确保历史文献的准确性。光是剧本打磨就花了五次修改。参与H5开发的设计系学生王先生表示,团队融入了兴趣在互动设计中加入“文物拼图”、“历史时间线”等环节,鼓励更多人主动了解和传播辛亥革命历史。
据负责组织比赛的向凯教授介绍,此次报名的学生数量不仅充足,而且在“历史准确性”与传播创新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双语视频兼顾专业性和国际化交流,互动H5增强用户参与度,创意设计注重审美表达与历史内涵丰富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华夏理工大学学子的历史责任和创新实践能力。
“孙中山与1911辛亥革命”文化遗产传播大赛的负责人表示,华夏理工大学学生的参赛为大赛注入了新的创意。他的作品形式多样,表达的思想深刻,为年轻人从历史角度交流历史话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使用类似的创新方法,帮助将1911精神带入现代。